在确定中国不插手之后,特朗普介入,东南亚局势可以降温了吗?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方表态“不提供军事支持”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他当天分别与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和泰国代理总理普坦通了电话。
核心意思非常直接:美国正考虑与两国达成贸易协议,但当两国还在边境冲突中“走火”,美国“不想跟任何一方达成任何协议”。只有冲突停止,贸易谈判才可能进行。
除此之外,特朗普还威胁说,原定8月1日对泰柬征收的36%关税将如期执行。这招“贸易挂钩和平”的特朗普式施压,效果立竿见影。特朗普随后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柬泰两国领导人已同意“立即会面并迅速达成停火协议”。
自泰柬冲突升级,中国驻泰、柬使馆紧急启动撤侨,中方明确表态“不直接介入”,呼吁双方冷静克制,尽快停止战火,并强调会劝和促谈。结果话音刚落,特朗普就踩着节奏入场,试图在东南亚中抢得话语权。
展开剩余64%特朗普这次调停,背后隐藏着美国的战略算盘。一方面,东南亚是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一环,想趁此机会介入,提高在东南亚的话语权,给中国埋下“暗桩”。另一方面,特朗普惯用贸易杠杆施压,这次也不例外。他想通过关税威胁,迫使泰柬就范,同时为美国争取更多经济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这个人痴迷“和平缔造者”人设,在之前的俄乌冲突和印巴冲突中就尝试调停,以此来冲击和平奖。所以这次冲突,特朗普又亲自下场,毕竟在他眼中,每一次斡旋都是积累政治资本、冲击奖项的机会,管它能和平多久。
泰国和柬埔寨方面在特朗普斡旋后的表态,看似积极,却透露出微妙差异。泰国代理总理普坦回应称“原则上同意停火”,但强调需要通过双边会谈,意在通过谈判为后续行动争取主动权。而柬埔寨首相洪玛奈表示欢迎调停,同意“立即无条件停火”,并指示外交大臣与美国国务卿协调。毕竟柬埔寨国力较弱,更希望借助国际压力迫使泰国让步。
但是,东南亚局势并没有如他所想的降温。调停后当天,泰柬边境战火重燃,双方相互指责违停。泰国军方直言不讳:谈判是政府的事,士兵仍需执行作战任务。这一表态,无疑是对柬埔寨领导人的直接威慑。
柬埔寨的危险,远不止于军事压力。从经济上看,美国的关税大棒悬在头顶,柬埔寨制造业可能遭受重创,进而影响国内稳定。更严重的是,洪玛奈刚接班洪森的首相不久,国内根基未稳,边境冲突又让执政压力陡增。尽管前首相洪森驳斥了“外逃”传言,强调自己仍在国内指挥作战,但泰国军方的持续行动和国际舆论的压力,已让洪森家族的统治面临严峻考验。
总而言之,美国的介入,无疑让东南亚局势更加复杂。这场冲突如何发展,我们将持续关注。
发布于:天津市258家场外配资名单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