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托举梦想;提灯引路,育梦成光。
\n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以下简称“渝北职教中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职语文高级讲师杨苏就是这样一位树人立心的提灯引路人:20多年来,她一笔一划刻画教学的精度、一言一行提升育人的温度、一心一意夯实专业的厚度,成长为渝北区学科名师、渝北区优秀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特级教师。
\n她主持(主研)市、区级课题22项,主(参)编教材11本,教学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渝北区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
\n杨苏说,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份逐光而行的温暖。
\n树人立心,爱与责任并行
\n2002年7月,杨苏来到渝北职教中心,任语文老师。初为人师的她担任了学校首届开班的五年制大专经贸英语班的班主任,她深知这既是学校的信任,也是沉甸甸的担子,更是自己走上职业教育岗位的第一道考题。
\n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同学们都喜欢上杨苏的课。在课堂上,杨苏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情境”式的教学方法让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鲜活灵动。
\n杨苏曾受邀到福建进行中职名师教学改革展示与交流活动,她上了一堂公开课《我愿意是急流》。当时,已经是上午第四节课,面对既陌生又有饥饿感的学生,这堂课要怎么上呢?
\n“同学们饿不饿?”“饿!”杨苏微笑着说:“很感谢同学们的真诚,更欣赏你们在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听课的情况下说实话的勇气。这些美好的品质,就是我们最富有的精神食粮。而接下来,我们更要一起,去体验一场美好的精神盛宴。”一堂课结束,学生们却意犹未尽。
\n就像这节课一样,她总是会去认真捕捉学生的情绪,迅速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建立基于良好师生互动关系的信任感,为后面的教学顺利进行开好头。
\n“注重好的导入,时刻关注学情,加强指导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热情,在语文课堂里加强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让语文课美起来、活起来、亮起来。”杨苏这么说,也一直坚持在每一堂课上这么做。
\n杨苏上课有激情、很风趣;当班主任,有耐心、有办法。
\n小艳是一个性格暴躁、略显叛逆的学生,平时父母忙于做生意无暇顾及她。作为年轻“班妈妈”的杨苏没有放弃,她认真分析,挖掘小艳的闪光点,跟各科老师深度沟通、制订方案,每天都对小艳进行鼓励鞭策、学习辅导,让她树立信心。三年后,小艳“逆袭”考入大学本科。如今的小艳自主创业,已是重庆一家二次供水设备企业的负责人。
\n杨苏尊重个性、善于引导、因材施教的案例还有很多。小娜和小敏两人非常胆小、害羞,与同学说话都会脸红。杨苏发现后,就每天安排她们上讲台分享心得。一学期后,两人过五关斩六将,同时选上了学校的播音主持,面对全校同学都能够大大方方地侃侃而谈。如今,小敏已成为一所学校的中层干部,小娜成了一名小有名气的主播。
\n杨苏除了执教语文课外,还教过公关文秘、普通话、校园文化等课程,担任多年班主任。她曾带领一个班,中途被迫转专业,面对如此重大的波折,她用勤奋和坚韧带领全班40名学生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仗,39人到大学深造。
\n她的课堂总是充满活力,善于用生动的例子和有趣的互动,激发学生在笑声与互动中、思考与探索中深化对专业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她始终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心上,总是耐心倾听并给予学生最真诚的建议和帮助。
\n爱与责任并行。从教20余年,杨苏每天迎晨露、送晚星,努力做学生追梦路上的点灯人。用发现的眼睛寻觅学生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探索学生的未来,是她最大的成就和乐趣。
\n潜心问道,育人先育己
\n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应有一桶水。而在杨苏看来,老师的一桶水应该是“活水”,甚至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n她始终奉行“育人先育己”的原则,时刻铭记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不断学习新知识,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提升自己的专业化、职业化能力和水平。她克服工学矛盾,2018年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并获得教育硕士学位。
\n面对不断变化的学情和教学改革,她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情,以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坚持以研促学、以研促教、以研促赛,荣获多项国家级、市级大奖。
\n从说课到赛课,从信息化比赛到技能大赛,她不断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先后荣获“人教杯”中职语文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第一届“人教杯”中职语文教师说课比赛全国二等奖、重庆市首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语文学科二等奖、重庆库区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技术比赛获语文学科唯一一等奖等。
\n她勤于思考,善于钻研,致力于将理论研究融入人才培养的实践之中。近年来,杨苏主持(主研)市、区级课题22项,主(参)编教材11本,教学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渝北区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
\n自己不仅要成为一束光,更要带领其他老师一起做追光人。杨苏认为,自己摸索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就应该薪火相传。她带领团队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指导多名老师多次获得国家级、市级大奖。目前,其中三人已成长为高级讲师。
\n以文化人,虽微光但致远
\n除了一线教学和科研外,杨苏还长期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和渝北区理论宣讲。
\n作为渝北职教中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她参与创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第一批示范性职教集团、重庆市高水平中职学校、重庆市中职学校“双优”建设项目(A类)……学校高质量发展,她是亲历者与建设者。学校整体搬迁后,她承担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三年里,寒来暑往,她放弃了假期、牺牲了周末,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把对学校的深情、对职业教育的理解融进了校园里的每一段文字、每一个标识、每一处风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全国100强案例,受到了全国各地到校交流同行的高度赞誉。
\n作为渝北区理论宣讲团成员,她致力于当好“扩音小喇叭”,把党的“好声音”传递到群众耳朵里、脑海中、心坎上。她的宣讲既接地气,又富新意,更有实效,宣讲视频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宣讲报告《奋力争创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性组织》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全市优秀理论宣讲报告。
\n杨苏说,作为一名教师,就是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平凡,用匠心践行初心、种下火焰的种子,虽然微光但也致远。(资讯)
\n文/何钦 渝北区教委供图
258家场外配资名单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